秀绝冠江南之美誉、朦胧与幽深之中的樾园
即使是在风景如画的江南,位于苏州西部的木渎古镇也绝对称得“秀绝冠江南”之美誉。在木渎古镇的朦胧与幽深之中,确有一幢老房,藏于天平山下的寿桃湖畔,一个当代玻璃结构的建筑盒子里。
拙朴形、淡泊心。为了保持老房子原有的风貌,设计师
艺术规律无非是“见山是山,见山不是山,见山还是山”,从笨拙到工巧再回到笨拙,只是后来的笨拙已经是返璞归真的大巧若拙罢了。东方艺术从来不会拘泥于一般的绳墨规矩,重生后的老房子,自然而苍拙之美强化了空间表现力,并不是一般所理解的情绪释放。
设计师在旧建筑的骨架上建构新表皮,白色顶棚打开不规则条形洞窗,让表面不至沉闷,并提供了观看的视角,顶棚的白色吊顶如同画卷底色,看透的顶棚则成为图案,形成一幅幅抽象绘画。
顶棚上的元素从梁到椽以及望板都被新的框景重新解读,中国建筑的框架体系一目了然,通过管窥的角度解读老房子,让游人移步换景获得新鲜的体验。
▲长廊
在这里一定不会错过《乾隆南巡图》的写意画卷,浓缩了盛清的繁荣景象,像是要把木渎古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老故事娓娓道来。游走在廊道中,领略当年画中的气象。跳出画外,已过200年,些须怅然若失后才发现换了人间。
▲长廊艺术品
“改造不是重建,修复不是复原,而是取其精华,通过当代手法来平衡古镇文化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冲突”,在保持建筑历史性的同时,为人们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活化空间。如今的老房子,呈现的是当代气质与传统赋予的力量交融对撞。
▲茶室入口
艺术的张力来自于对立统一,将冲突的力量包容在一个作品中,将矛盾的元素装在内部,古朴与洗练,自然与人工,厚重与轻巧,繁复与极简,种种这些汇于一堂,达到并置的动态均衡。南方建筑如果有趣味,多在光的控制和水的治理。在售楼处的聚会厅空间,老房子天井的四水归堂引入微妙天光,洗清繁复的雕饰。
框架结构下陪衬白壁,既平衡了布局,也形成了对照,撇去了原建筑的压迫感。正因为留白的设计,才归顺了逻辑,生成了空明。
聚会厅的山墙立面,完美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构造和装饰的精华。穿斗式的横梁连接起山墙立面,拱券形的“穿”衔接起步架,对比结构的“疏可走马”,天井的装饰可谓“密不透风”,繁复与舒朗形成对比,尖顶的封闭和天井的开放形成对比,道尽工巧之能事。
对比工匠的精美绝伦,今天的设计师可以从更宏大的视角关照古今,截取古物的吉光片羽融汇今人的奇思妙想,就能创造出全新的设计。
▲聚会厅
设计师在空间中,插入新的接待功能,同时将太湖石做出切片处理,形成的轮廓构成新的图像。
全新的绘画,融入古旧建筑之中并不突兀,仅用勾勒,就将旧时木渎的样貌更新成当下的时尚艺术品。
大荒石材切片成了绘画,透明感的铜丝雕塑成了过滤灯光的装置艺术,现代的手法并不违和于老房子的神髓,诸多创新都是用艺术为匠人之作打上全新的烙印。
▲聚会厅
做项目经常会触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,对于老房的修葺却不是这样。附上使用价值,发挥作为房子的原有功能,同时赢得更大的文化尊重,想必老房自己也倍感欣慰。
木渎老房子勾勒出的是属于木渎古镇的模样,看得见美和传奇。时间和文化融合,选择、探寻、想象、创新都显着生气勃勃,老房子从此年轻了,似凋零的冬天,成了欢跃的春天,它以不一样的姿态继续陪伴着人们,这亦是给出最温暖的方案。